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製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強調,實行雙重管理的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要對所主管社會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黨的建設、財務和人事管理、研討活動、對外交往、接收境外捐贈資助、按章程開展活動等事項切實負起管理責任,每年組織專項監督抽查,協助有關部門查處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督促指導內部管理混亂的社會組織進行整改,組織指導社會組織清算工作。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業務主管單位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負責社會團體籌備申請、成立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前的審查; (二)監督、指導社會團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依據其章程開展活動; (三)負責社會團體年度檢查的初審; (四)協助登記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查處社會團體的違法行為; (五)會同有關機關指導社會團體的清算事宜。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科協係統深化改革方案》明確提出: 學會是科協的組織基礎,學會工作是科協的主體工作,科協係統深化改革,必須緊緊抓住所屬學會這個牛鼻子,突出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改革這個重點,全麵推進會員結構、辦事機構、人事聘任、治理結構、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務能力,加強國家級學會與地方科協的協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凝聚力不夠、活力不強、組織鬆散等突出問題,真正把學會做實做強做好。 1.改革團體會員製度,突出科技工作者主體地位。抓緊修訂《雷竞技电脑 章程》,進一步完善科協團體會員製度,接受部分規模和影響較大、承認科協章程、工作積極主動的大型企業科協和高等學校科協作為中國科協團體會員。支持所屬學會重點發展個人會員,鼓勵單位會員中的科技工作者以個人身份加入學會,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強化學會的會員服務意識,密切與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聯係。探索建立科協會員分類服務和管理辦法,明確不同類型會員的責任、權利、義務及審批程序,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2.深化學會治理結構改革,建設能負責可問責的中國特色現代科技社團。修改完善《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組織通則(試行)》,指導各級學會加強組織建設,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開展活動。指導學會設立規模適中的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權責明晰的監事會、實體化的秘書處,形成適合我國國情和學會發展規律的組織體製,理順學會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的關係。規範學會分支機構設置,加強分支機構管理,努力做到類型、數量合理適度,管理依法合規。推進學會秘書處實體化建設,建立辦事機構掛靠單位動態調整機製,明確掛靠單位與學會權責關係,擴大無掛靠、無業務主管單位學會的試點範圍,著力打造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實體辦事機構。 3.健全完善學會治理方式,調動激發學會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指導學會研究製定務實高效、位階有序的會議製度,督促學會領導機構按期換屆,確保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監事會依法依章程履職。優化學會領導人員構成,全國學會代表大會代表應主要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學會理事會理事四分之三以上、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三分之二以上應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提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支持學會人事製度改革,擴大專職工作人員聘任製試點,實行理事會聘任秘書長製,推動秘書長職業化,通過社會公開招聘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專職工作人員隊伍。逐步規範在職及退(離)休領導幹部在學會兼職,明確兼職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及時調整不能正常履職的學會工作人員,調動激發兼職人員盡職盡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學會辦事機構管理製度,加強規範化建設,製定學會社會服務良好行為規則,為學會依法依章程辦事提供製度保障。 |
-
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