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30日,第二屆“中國科技峰會—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辦。來自Nature、Science,以及愛思唯爾、施普林格、威立、IEEE、美國化學會(ACS)、中華醫學會、中國化學會、中國中醫藥學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Atypon、萬方數據的22位期刊主編、科技期刊界資深專家齊聚一堂,以“科技期刊的未來與學術傳播體係的重構”為題,共同探討科技期刊未來發展所麵臨的機遇、挑戰和對策。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出席並致辭。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主編曹健林主持論壇開幕式和主題報告會。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出席論壇。  懷進鵬強調,世界科技期刊論壇是中國科協打造的專業化、高層次交流平台,也是作者、讀者和出版者溝通合作的渠道。國際期刊出版界、學術界要攜手共進,推動科技創新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學術交流模式的日趨多樣化不斷倒逼科技期刊釋放創新潛力。隨著人工智能和5G技術的發展,以及期刊出版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技期刊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出版傳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經營業態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已成大勢。科技期刊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國際出版界要堅守學術初心,擁抱期刊產業變革的新趨勢。 懷進鵬表示,下一步,中國期刊界希望在科研誠信和倫理、數字出版傳播服務、辦刊人才培養方麵與國際出版界加強合作,共同捍衛科技交流與合作無國界的科學精神,堅守公平、公正、無歧視的科學信念,共同為科技創新的永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新的貢獻。  在主題報告環節,愛思唯爾集團董事長池永碩提出學術出版要走國際化道路,期刊發展需要兼顧戰略、戰術和影響力三個層麵。Nature總編Magdalena Skipper指出要堅守學術出版的初心,通過創新同行評審機製,加大同行評審透明度保證發文質量。Science係列期刊執行總編Monica Marie Bradford表示要在科技期刊運營的各方麵製定高標準,打造頂級學術交流和出版平台。IEEE副總裁兼出版服務和產品委員會主席Hulya Kirkici認為,期刊要紮根科學共同體,緊跟學術交流的需求變化。中華醫學會期刊管理部主任薑永茂強調,要傳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走出立足國內麵向國際的中國期刊國際化發展道路。 在專題對話報告環節,14位專題發言嘉賓分別圍繞“期刊如何有效服務作者和讀者”“學術不端問題的防範與處置”“開放科學的發展及其對學術出版的影響”“科技期刊的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等議題進行主題發言,與會代表圍繞當前科技期刊發展麵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和深入的交流。 來自科技期刊相關管理部門、地方科協、國內外科技期刊出版機構,以及全國科技期刊領域的380餘名代表參加本次論壇。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供稿 責任編輯:王誌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