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20日,2020年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科技交流項目遴選培訓暨ISEF冬令營(以下簡稱“冬令營”)在北京舉辦。共有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的119名優秀青少年科技愛好者的109個科研項目入選本次冬令營。 經過評委專家的問辯和考核,共選拔產生55個項目入選第71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第32屆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第62屆倫敦國際青年科學論壇、2020年日本超級理科高中學生展示活動、2020年丹麥青少年科學家競賽和2020年土耳其國際音樂科學工程能源大獎賽等6項國際知名的青少年科技競賽和交流活動。 本次活動按照中國科協黨組“對標國際一流”的工作要求,加大對營員了解國際賽事規則、提升英語答辯和交流技能、完善科研項目工作等方麵的培訓力度。複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員、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大獎評委淩晨,分享了自己從一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成長為科研人員和國際大賽評委的心路曆程;杭州師範大學講師、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專項獎評委趙博,結合參賽項目案例為營員分析國際競賽規則和參賽申報注意事項等內容;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大獎評委、哥倫比亞大學博士郭海駿,結合自己在參加國際賽事和評審工作的經驗,解讀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的情況。 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6位往屆國際競賽和交流活動參與學生與營員們交流互動,以提升營員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開闊視野,為準備參加國際競賽和今後從事科研工作打基礎。同時,為增強青少年的國家榮譽感和自豪感,激勵青少年勵誌投身科研事業報效祖國,冬令營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此次交流和培訓等多種活動中。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張振威在總結中勉勵營員積極做好參加國際競賽和交流活動的準備工作,並希望全體營員在活動中收獲的知識、友誼和成長能夠幫助他們在未來學習和科研工作的道路上行高致遠。 從2000年開始,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每年組織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學生“英才計劃”等中國科協拔尖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項目中的傑出學生代表參加冬令營活動,並從其中遴選優秀青少年科技英才代表中國參加各類國際青少年科技競賽和交流活動,開闊我國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國際視野,提升我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對外交流水平。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李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