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遼寧省科協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人才優勢,積極開展應急科普、助力複工複產、組織建言獻策、宣傳典型人物等,全力為抗疫複工提供科技支撐。 發揮科協係統作用,抓好組織動員 省科協先後3次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製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印發應急科普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征集科技工作者建議、助力企業複工複產工作、做好典型宣傳工作等5個文件,動員全省科協係統、學會係統和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協及廣大科技工作者認真履行服務職責,發揮專業優勢,加強係統聯動,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全省科協係統積極行動,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投入抗疫複工當中。 積極開展應急科普,穩定公眾情緒 組織全省科協係統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疫情防控、心理衛生、營養健康、飲食安全、畜禽管理等方麵進行科普宣傳和技術指導。全省2000餘個“科普e站”發布圖文視頻5.9萬餘篇次,全省2.1萬餘名科普員推送科普知識14.5萬餘篇次,各地微信平台轉載權威信息2700餘條,報紙專欄刊發科普文章383篇,電視專欄播放科普知識114期,發送科普宣傳單17.2萬餘份,張貼科普掛圖1.1萬餘份。組織近百名相關學科專家通過V課堂工作群開展應急科普講座,招募100餘名心理誌願者開通10條熱線服務電話。 強化協同服務,助力企業複產複工 開展“信息、技術、人才、科普”等四項服務,組織動員326個學會服務站、 262個企業(園區)科協,廣泛征集企業技術、人才需求,動員全省80多個理、工、農、醫類省級學會針對需求組織專家委員會或專家進行線上研判、線上對接,組織全省800多家企業使用網上“助力企業(園區)複工疫情防控平台”、6000餘家企業使用中國科協“綠平台”(企業創新資源共享平台),為200多家企業在平台上找服務、找設備、找專家、找技術、找資金提供服務。發揮科協組織作用,針對企業在複工複產中的設備運行、產品檢驗、原材料供應、市場拓展等遇到跨學科和跨行業的技術問題,開展協同助力服務。省創新方法研究會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儀器新型濾光器件已為多省配套供應近7000套。省環境科學學會研發的北方寒冷氣候麵罩、隔離衣已開始向湖北武漢批量保障供應。省機械工程學會研製出用於新冠病毒消殺、預防的“藍百潔”消毒粉,已申報第二批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定向項目。省計算機學會聯合奇安信集團,免費為會員單位提供“藍信”移動遠程工作平台服務。省機械工程學會以“尚雲智能裝備研究院學會服務站”為平台為多家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人才、設備和流動資金等配套服務。省自動化學會積極協調國家科技資源服務企業研發,確保新鬆機器人有限公司生產抗疫設備的順利研發生產。省土木建築學會協同沈陽建築大學開發方艙隔斷裝置,快速投入武漢防控一線。省園藝學會等一批農口學會緊緊圍繞農業生產和農村疫情防控,開展技術服務。 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做好建言獻策 遼寧省科協組織科技工作者圍繞疫情防控、企業複工複產和區域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動員百餘家省級學會,聯係省內百餘名院士專家開展專題調研和決策谘詢,通過《科技工作者建議》形式,服務決策參考。已提出建議28條,其中3條得到遼寧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批示和肯定。 遼寧省科協供稿 責任編輯:尹莉華 |